首页 课程主页
课程分享  
当代科技艺术:艺术与科技的创意融合
主讲教师 张燕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习人数 6
开课周期 2022年09月01日 ~ 2022年12月24日
教学进度
预报名
进行中
已结课
课程期次 共 17 周
  • 课程详情
  • 教辅教材
  • 课程评价
  • 常见问题

本课程从交叉学科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工智能与人工生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信息物理融合等当代科技手段为艺术创作带来的全新变革,结合艺术与科技融合已有的典型作品案例进行艺术形态学的系统梳理提炼和谱系构建,以期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可能形态描绘出知识图谱,全面揭示这一新兴艺术领域发展的历史线索和未来趋势,并为可能的融合形态指出方向,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及互动创新的深入发展。

课程概述

当代科技艺术是使用当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是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意的交叉融合。本课程基于三次获得省级奖励的教材《当代科技艺术》,通过大量经典案例的鉴赏和评述,系统深入地介绍当代科技为艺术创作带来的全新可能,探索当代科技与艺术多元融合的多元形态,使学生解相关各种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的潜力,以及艺术创意为科技创新带来的推动。
本课程力求探索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艺术与科学融合这一全新领域的可能形态,以及这个领域的发展为科技创新、艺术形态发展变革、文化创意产业、科学普及等方面带来的全新可能。
本课程可以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及艺术创意思维带来启发,也可能会引导他们的职业方向,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课程大纲
  • 序言
  • 第一章  数学与艺术
    • 1.1 数学思想与艺术审美
    • 1.2 数学运算与艺术生成
    • 1.3 透视与艺术
    • 1.4 几何造型
    • 1.5 拓扑几何
    • 第一章同步测试
  • 第二章 探索物质世界的美学形态
    • 2.1 物质形态之美
    • 2.2 物理现象的艺术化展现
    • 2.3 物理过程的艺术化应用
    • 2.4 新材料的艺术魅力
    • 2.5 物理手段的创意表现
    • 2.6 物理规则的艺术化设计
    • 2.7 超越地球—太空艺术
    • 第二章同步测试
  • 第三章 生物及化学的艺术创造
    • 3.1 化学手段与艺术创作
    • 3.2 微生物的艺术
    • 3.3 动植物,人与环境的审美表现
    • 3.4 基因技术的艺术表现
    • 3.5 生物工程与伦理关注
    • 第三章同步测试
  • 第四章 另一种“活”的艺术:人工智能与人工生命艺术
    • 4.1 人工智能与艺术
    • 4.2 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
    • 4.3 人工智能对绘画艺术的拓展
    • 4.4 人工智能与音乐创作
    • 4.5 人工生命对生命形态之美的模仿
    • 4.6 从机器动物到机器人的审美创造
    • 第四章同步测试
  • 第五章 沉浸式艺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
    • 5.1 VRAR的产生与发展
    • 5.2 视觉:从幻象制造到幻象艺术
    • 5.3 听觉:体验从时间到空间
    • 5.4 触觉:力反馈和温度感受
    • 5.5 运动:从身体到位置
    • 5.6 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的艺术
    • 5.7 界面:NUI、BCI与AI
    • 第五章同步测试
  • 第六章 信息物理融合艺术:软硬兼施、互动体验与多感官融合
    • 6.1 虚拟信息的物理介质化呈现
    • 6.2 物理信息的采集转换、呈现与互动
    • 第六章同步测试
授课目标
预备知识
配套教材
参考教材
0.0

0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5.0

4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1 课程结束后,还能继续学习课程内容吗?
这将根据课程团队的设置的课程结课设置而定,有的课程将在课程结束后关闭,有的课程允许已选课的用户查看课程内容及历史记录,也有课程可能会对未选课用户开放课程内容。对于结课后仍然开放的课程,在“我的课程”列表里,可以查看课程内容及学习记录。
授课教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4 e会学 皖ICP备05002528号-1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45号 Copyright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