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主页
课程分享  
中华文化创学入门——中西会通新文科
主讲教师 刘仲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习人数 336
开课周期 2021年03月20日 ~ 2021年03月26日
教学进度
预报名
进行中
已结课
课程期次 共 1 周
  • 课程详情
  • 教辅教材
  • 课程评价
  • 常见问题

亲爱的学友,想品味一门横跨中西和文理的崭新课程吗?“中西会通创学入门”诚挚欢迎你!让我们与中国科大学生一起探求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创造奥秘!

现代创造学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跨学科领域,与认知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密切相关。西方创造学是以创造力的开发为中心,着眼各类创造技法的普及和实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哲学、教育、宗教、文艺、科技等诸多领域密切相关。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道”的核心是实践亲征,其重点是人的身心境界提升。

通常,中华传统文化谈“道”少谈创造,西方创造学谈创造少谈“道”,两个领域像两股道上跑的车,平行而不相交。本课试将两者融会贯通,以创造改进传统文化“外学”的不足,以改变创造学“内学”的缺憾,使注重创造成果的西方“外学”与注重身心修养的中国“内学”有机结合,形成体现中西会通的“创学”新领域。

中西会通创学是一门研究创造规律、开发创造潜能、提升创造境界、觉悟创造人生的新兴交叉学科,简称创学。 “中西会通创学”融汇中西、横跨文理,涉科众多、内容广博。作为“入门”课程,适合已有中学知识的同学学习,力求由博返约,深入浅出,抓住创造“知行合一”的主线,提倡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创造之道”,把学修落实到实处。

本课程内容由①发现创造本性;②解放创造思维;③应用创造技法;④成就创造境界等四个部分构成。其中①④主旨在中华文化;②③主旨在西方创造学。用课程中的乐学歌来总结就是:“创造之性人本有解放思维在践行应用技法来助力,下学莫忘上达境。”

中西会通创学的研究已经愈30年,2001年出版《中国创造学概论》并同年在中国科大开设相应课程。《中国创造学概论》获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就奖,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科大优秀教材奖,入选上百名专家在近万份问卷基础上遴选的《新世纪教育文库》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古今中外书籍共100本)。

你想充分发挥你的创造聪明才智吗?请学修“中西会通创造学入门”!



课程概述
课程大纲
  • 绪论
    • 创学导言
    • 绪论(上)
    • 绪论(下)
  • 第一章 创学入门
    • 1.1 第一节 孔子谈成才之道(上)
    • 1.1 孔子谈成才之道(下)
    • 1.2 中西创造观溯源
    • 1.3 创造内涵与定义(上)
    • 1.3 创造内涵与定义(下)
    • 1.4 顶天立地大创造
  • 第二章 觉悟创造本性(成性)
    • 2.1 古代:善恶之性
    • 2.2 近代生生之性
    • 2.3 现代创造之性
    • 2.4 西方创造之性(上)
    • 2.4 西方创造之性(下)
  • 第三章 解放创造思维
    • 3.1 中华传统思维(上)
    • 3.1 中华传统思维(下)
    • 3.2 意象审美逻辑(上)
    • 3.2 意象审美逻辑(下)
    • 3.3 概念形式逻辑(上)
    • 3.3 概念形式逻辑(下)
    • 3.4 两维互补运动(上)
    • 3.4 两维互补运动(下)
  • 第四章 学习创造技法
    • 4.1 联想系列技法(上)
    • 4.1 联想系列技法(中)
    • 4.1 联想系列技法(下)
    • 4.2 组合系列技法 (上)
    • 4.2 组合系列技法 (下)
    • 4.3 类比系列技法(上)
    • 4.3 类比系列技法(下)
    • 4.4 臻美系列技法(上)
    • 4.4 臻美系列技法(下)
  • 第五章 修行创造境界
    • 5.1 从知识到境界(上)
    • 5.1 从知识到境界(下)
    • 5.2 四大学派境界
    • 5.3 体悟创造之道 (上)
    • 5.3 体悟创造之道 (下)
    • 5.4 天地大美之学 (上)
    • 5.4 天地大美之学 (下)
授课目标
预备知识
配套教材
参考教材
0.0

0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0.0

0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授课教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4 e会学 皖ICP备05002528号-1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45号 Copyright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