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主页
  • 累计开课期数
  • 2 学期
  • 累计选课人次
  • 810 人次
  • 累计访问量
  • 11123 次
课程分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
主讲教师 沈莉/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学习人数 417
开课周期 2025年01月20日 ~ 2025年05月15日
教学进度
预报名
进行中
已结课
课程期次 共 17 周
  • 课程详情
  • 教辅教材
  • 课程评价
  • 常见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使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理论成果,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使大学生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课程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职业关键能力。

课程大纲
  •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的内涵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
    •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理论及其根据
    • 五、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 二、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
  •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 一、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二)
    •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一、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二、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三、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考试
授课目标
预备知识
配套教材
参考教材
5.0

1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5.0

1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授课教师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2024 e会学 皖ICP备05002528号-1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45号 Copyright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