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主页
课程分享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艺术赏析
主讲教师 郭霄珍/安庆师范大学
学习人数 71
开课周期 2020年03月05日 ~ 2020年07月31日
教学进度
预报名
进行中
已结课
课程期次 共 22 周
  • 课程详情
  • 教辅教材
  • 课程评价
  • 常见问题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艺术赏析》课程,分为十章共二十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浓缩了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戏曲舞台艺术繁盛时期有360多个剧种,可谓艺术的百花园。黄梅戏是这个百花园中一朵年轻的小花,一百多年来如同山野的风带着泥土的芳香吹进千家万户。安庆是黄梅戏故乡,素有“戏剧之乡、禅宗圣地、安徽之源”之美誉。黄梅戏是在这块沃土上发祥壮大的。

    本课程由郭霄珍、孙艺铭老师主讲,试图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黄梅戏地方戏艺术的风格特色以及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演唱念白和表演技巧、经典剧目故事情节、戏曲艺术基本常识等方面进行导赏解析、现场示范,让学生广泛了解戏曲常识和戏曲审美,激发学员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文化的兴趣,广泛提升受众的艺术涵养和审美品格,促进学思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章(1 课时):中国戏曲艺术的起源与演变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即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遗憾的是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这两种古老的戏剧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中国的戏曲舞台艺术代代传承至今。中国的戏曲艺术最繁荣时全国有三百六十多个剧种,演出过的剧目数以万计,已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独具风格的舞台艺术。

中国戏曲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本章将从:1.从原始歌舞到优孟衣冠2.参军戏和梨园行 3.宋杂剧与角色分工 4.南戏与明传奇的历史脉络发展进行梳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的起源演变过程。

 

1 课时):戏曲舞台艺术三大审美特征综合性

    本章节主要讲解戏曲舞台艺术三大审美特征之“综合性”。

 戏曲艺术是视与听的舞台表演艺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对戏曲艺术解释:“以歌舞演故事”,即以演员“唱、念、做、打”四位一体为主的舞台表演艺术。它高度合了文学剧本)、音乐、歌唱 台词(语言)表演、(舞蹈、武术、杂技)、美术、化妆、服装、手工制作等所有门类的艺术要素,并把他们严密、有机的融为一体,演绎故事,产生灵动的独具风格的舞台艺术之美。

 

1 课时):戏曲舞台艺术三大审美特征程式性

    本章节主要讲解戏曲舞台艺术三大审美特征之“程式性”。

“程式性”是戏曲舞台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及特征之一。“程”指的是有一定标准规格的程序。“式”是“样式”或叫“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代表性、符号性、规范性。程式源于生活,是对生活进行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是戏曲舞台艺术呈现的方法和形式。具体表现在剧本结构、音乐唱腔、服装穿着、化妆脸谱、角色行当、表演身段、武打套路等等

 

1 课时):戏曲舞台艺术三大审美特征虚拟性

    本章节主要讲解戏曲舞台艺术三大审美特征之“虚拟性”。

虚拟性又叫写意性,是戏曲舞台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及特征之一。它既是最初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所带来的结果,也是“虚实相生”“以形传神” 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看似简单的虚拟,却运用广泛,大有玄妙之处,是中国式的“蒙太奇”。

具体表现在:演员表演的虚拟性、舞台时空的虚拟性、场景和环境设置上的虚拟性等等。

 

1 课时):黄梅“小戏”戏不小,多姿多彩《闹花灯》

黄梅戏最初是由“两小戏”“三小戏发展而来,是戏曲百花园中一朵迟开的小花。黄梅戏更是以其多彩多姿淳朴的民间小戏吸引着国内外观众。在二百多年的发展中,从农村的田间地头演到城市,从国内演到国外,超越了语言障碍,真正走向了世界。征服观众的不仅仅是经典大戏,更是那些带有清新的泥土芬芳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的经典小戏,如《闹花灯》《打猪草》《打豆腐》《戏牡丹》《游春》等等。多彩多姿的民间小戏是黄梅戏这个剧种的艺术宝库。

本节将从:1.表演风格 2.故事情节 3.演唱和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展开,让学生体会到黄梅戏小戏的淳朴与不凡,感受到小戏不“小”的艺术魅力。

 

1 课时):给传统增添时尚魅力

《闹花灯》的排演实践与探索通过自己三十多年的舞台表演、影视拍摄、教学体验,结合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剧目课中根据学生条件因材施教,通过对传统小戏《闹花灯》排练,试图探索如何在传统的剧目表演中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在传承中创新,给传统黄梅戏小戏的表演增加时尚表演元素,让传统舞台艺术更具时代艺术魅力。

本节将从:1.传承与创新意识 2. 时尚的艺术元素 3.戏曲程式与现代舞蹈融合三个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戏曲与时代结合的艺术魅力。

 

1 课时):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状元府·谁料皇榜中状元》赏析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如同“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一个个黄梅戏经典唱段可谓响彻大江南北,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本节将从:演唱、行腔、装饰音、咬字、气息、眼神、水袖、台步等方面示范、解析经典唱段的艺术魅力。并带领同学逐步掌握戏曲的演唱技巧与风格特点。

 

1 课时):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赏析

“牛郎织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1964 年由安徽黄梅戏剧团与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成了电影,与《天仙配》《女驸马》被称为黄梅戏经典三部曲。

《牛郎织女》的唱腔是由时白林老师和方绍墀两位老师作曲的,在音乐创造上二位老师根据剧情需要和演唱者严凤英老师的特点,精心设计“到底人间欢乐多”这段唱腔是由方绍墀老先生作曲,曲调非常抒情优美凤英老师极富感染精湛的表演、圆润流畅韵味十足的唱腔艺术,使得织女这个人物格调高雅大方秀气、自然甜美充满着魅力,充分显示了严老师艺术才华和功力,令人回味无穷。

将从:1.唱腔属性 2.调式调性 3.旋律音程 4.节奏节拍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带领同学们了解并逐步掌握戏曲的演唱。

 

第九1课时):黄梅戏女腔演唱艺术风格

   黄梅戏女腔腔系分为以下两大类:“平词”和“花腔”

   1.平词又名平板慢板正腔正板)属于板腔体。是正本戏中运用得最多、规格较严密的唱腔,常用与大段的叙事,可以表现喜悦、哀怨、缠绵等不同情绪,根据情绪需要长与“火工”、“八板”、“二行、三行”、“仙腔”、“对板”、“阴司腔”联等。唱词为七字句、十字句,有时杂以不规则的句式。基本结构是起板句、上句、下句、落板句。常在起板句之后用上下句多次变化反复。

    2花腔:是的花腔曲调根正本戏比较就比较灵活多变,这是因为花腔曲调是来自于民歌黄梅戏“两小戏”“三小戏”又称“花腔戏”唱腔的总称。黄梅戏的“花腔”合了各种民歌小调将近100多种,十分丰富,几乎戏一,唱腔保持着淳朴的民歌风味,唱段多为简单的上下句组成。唱词的字数不固定,唱词中夹着过门性质的“依儿哟”、“呀儿哟”这类的襯句。唱腔的最后一句经常重复一遍以加强其静止性。如《对花调》、《开门调》、《瞧相调》、《补背褡调》等。


1 课时):戏曲眼神的表演及运用方法

眼睛属于人体五官之一,它的生理功能是视觉,而“眼神”则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应。不管是在艺术表演的时候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除了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传达信息之外,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各种情态最能传达人的思想感情,甚至可以传递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戏曲舞台上演员的“一脸之戏在于眼”

    本将从:1.眼神的重要性 2.什么是戏曲表演的眼神 3.眼神表演的基本训练方法 4.眼神运用的方法:角度、分寸及过程让学生了解舞台表演中眼睛传递情绪、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和艺术方法。只有眼神活了,舞台形象才活了


课程概述
课程大纲
  • 第一章 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起源与演变
    • 第一节 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起源与演变(上)
    • 第二节 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起源与演变(下)
  • 第二章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综合性
    • 第一节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综合性(上)
    • 第二节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综合性(下)
  • 第三章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程式性
    • 第一节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程式性(上)
    • 第二节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程式性(下)
  • 第四章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虚拟性
    • 第一节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虚拟性(上)
    • 第二节 戏曲舞台艺术三大特征之虚拟性(下)
  • 第五章 黄梅“小戏”不小,多姿多彩《闹花灯》
    • 第一节 黄梅“小戏”不小,多姿多彩《闹花灯》(上)
    • 第二节 黄梅“小戏”不小,多姿多彩《闹花灯》(下)
  • 第六章 为传统增添时尚魅力
    • 第一节 为传统增添时尚魅力(上)
    • 第二节 为传统增添时尚魅力(下)
  • 第七章 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状元府·谁料皇榜中状元》赏析
    • 第一节 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状元府·谁料皇榜中状元》赏析(上)
    • 第二节 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状元府·谁料皇榜中状元》赏析(下)
  • 第八章 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赏析
    • 第一节 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赏析(上)
    • 第二节 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赏析(下)
  • 第九章 黄梅戏女腔演唱艺术风格
    • 第一节 黄梅戏女腔演唱艺术风格(上)
    • 第二节 黄梅戏女腔演唱艺术风格(下)
  • 第十章 戏曲眼神的表演及运用方法
    • 第一节 戏曲眼神的表演及运用方法(上)
    • 第二节 戏曲眼神的表演及运用方法(下)
  • 考试
授课目标
预备知识
配套教材
参考教材
0.0

0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0.0

0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授课教师
安庆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2024 e会学 皖ICP备05002528号-1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45号 Copyright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