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实际,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为“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 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 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亲子冲突以及心理危机等方面 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将“课堂、课外、理论、实践”四个基本环节有机融合,使这门素质教育课程更具实用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引导同学们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活跃群体,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同时,大学生还面临着对新的学习环境和专业学习的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问题,纷繁复杂的问题困扰着他们的心灵。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事实上,只有心理上的强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人,才能更好地体验人生之幸福。总之,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是人生成功的根本、幸福的源泉。 因此,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悦纳自我,与人和谐相处,让自己的人格得以优化和完善,为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走上职场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主要的课程目标为: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 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 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 心理 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 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 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 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 适或寻求帮助,积 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4.7 |
共 145 条评价 |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
邮箱:ahmooc@ustc.edu.cn
电话:0551-63607943、66197609
客服QQ:3224114574、326517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