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是临床专业的重要学习科目,涉及面广、整体性强,集中表现了影像诊断的共性与诊断思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临床专业的必修课。其范围广泛,内容包括影像学诊断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与软组织骼等。每一章节的内容大体包括概述、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课程内容建设:医学影像学分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三部分。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重视学科的新进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优化相关的授课内容。逐步形成包括临床实践、网络教学、PBL教学、师德教育的“立体化”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体系。
2. 教学梯队结构合理。医学影像诊断学教研室,原名放射学教研室,成立于1960年,现有教学职称的教师有3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8名;博士1名,硕士28名,硕士生导师10名,医疗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职称15人。团队成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微课堂、翻转课堂、sandwich教学法和思维导图训练促进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CBL-PBL教学法结合Mini-CEX考核模式在本科实习医师放射专业培训中有了实践研究。
3. 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影像学院建设步伐,为医学生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今后推广开展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新冠疫情促进了医学影像学超星学习考试平台的使用,更是激发了教师线上教学的兴趣。线上课堂、线上讨论、在线作业、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有序,交流互动充分,与线下课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在线课堂评价方法科学、方式多样、成绩管理规范,考核内容也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课程特色:理论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主,网络教学为辅,利用网站上开放的教学资源及学科的新进展,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临床实习教学主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基”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病人交流的沟通能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检验临床教学效果和评价临床教学质量的客观、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我校毕业实习中期考核、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中。贯彻学校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人文关怀和职业操守融入医学专业课程,全力培养学生至深至爱的“大医精诚”的品格和医学生在实践中的共情能力。
0.0 |
共 0 条评价 |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
![]() |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邮箱:ahmooc@ustc.edu.cn
电话:0551-63607943、66197609
客服QQ:3224114574、326517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