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主页
课程分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教师 尤月兰/安徽新华学院
学习人数 2661
开课周期 2021年11月29日 ~ 2022年03月28日
教学进度
预报名
进行中
已结课
课程期次 共 18 周
  • 课程详情
  • 教辅教材
  • 课程评价
  • 常见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课程概述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岀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指岀,“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提出,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胡锦涛也说过,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课程大纲
  • 上篇综述
    •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上)
    •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下)
  •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1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1.1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上)
      • 1.1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下)
    • 1.2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 1.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2.1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2.2 洋务运动的兴衰
    • 2.3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3.1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3.2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 3.3 辛亥革命的失败
  • 中编综述
    •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4.1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4.2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4.3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5.1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 5.2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6.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
    • 6.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二)
    • 6.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三)
    • 6.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四)
    • 6.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五)
  •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 7.1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7.2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 7.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 7.4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8.1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9.1 良好的开局
    • 9.2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 9.3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 9.3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上)
      • 9.3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下)
  • 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 10.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 10.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上)
      • 10.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下)
    • 10.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 10.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上)
      • 10.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下)
    • 1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 1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上)
      • 1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下)
    • 10.4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0.4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
      • 10.4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
  • 第11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1.1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11.1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上)
      • 11.1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
    • 11.2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 11.2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上)
      • 11.2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下)
    • 11.3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下编综述
    •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 考试
授课目标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岀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指岀,“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提出,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胡锦涛也说过,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具体说来,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以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五、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预备知识

具体说来,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以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五、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配套教材
参考教材
4.7

12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4.6

18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1 这门课程是免费学习的吗?
本课程是开设在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平台上的课程,是免费学习的。
授课教师
安徽新华学院
2024 e会学 皖ICP备05002528号-1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45号 Copyright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