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学期来完成。其中,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基础生理学,即人体生理学部分,主要授课内容包括肌肉的运动、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呼吸、血液、血液循环、最大吸氧量与无氧阈、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感官系统等九章内容;
第二学期主要学习应用生理学,即运动生理学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神经系统、运动技能形成过程、运动过程中 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身体素质、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女子与体育运动和环境与运动等七个章节。
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为:
1、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在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变化及其规律。
2、掌握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特别是青少年生理功能的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青少业余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3、初步掌握评定人体功能能力的基本科学方法和依据人体功能变化特点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基本原理。
运动生理学是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体育教育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通过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指导和评价运动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先修课程是运动解剖学,并为休闲体育专业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本大纲根据2021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制定,由课程组研究提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影响。理解该课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理解身体素质及训练方法;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同时,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小组学习、实验操作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热情、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最终实现学生能根据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及实践的能力。
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储备。
5.0 |
共 7 条评价 |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
运动生理学课程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等体育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其他体育课程的基础。
![]() |
淮南师范学院
|
邮箱:ahmooc@ustc.edu.cn
电话:0551-63607943、66197609
客服QQ:3224114574、3265176516